做最好的自己,让文明之光照亮校园
来源:本站原创 2018-12-29

寿光市实验小学始建于1912年,历经近百年的历史沧桑,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积极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紧紧围绕“做最好的自己,让世界因我而美丽”的核心理念,将“一针一线、一板一眼、一点一滴、一丝一缕”作为实践支撑,以“以身立教、知行合一”作为全体教师的共同追求,通过微德育建设、课堂改革、全息课程实施路径,积极推行“微笑课程”,打造“亲近、亲切、亲和”的校园文化,努力建设“以身立教、知行合一、人文和谐、书香浓郁;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现代化特色学校,让文明之光照亮校园的每一处角落。

一、以常规管理为重点,强化习惯养成教育。

定期组织师生开展看红色电影、听革命故事、祭扫烈士陵园等活动,让师生感党恩;从小事小节做起,强化小学生的常规管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开展我为老师做好事活动,引导学生知师恩;围绕“孝”文化,深入开展“家风家训”“书香之家”“书香少年”等评选活动,引领家庭教育新风尚。

1.多措并举,让习惯落地生根。

在工作中坚持“落小、落实、落微”的原则,从两操、路队、卫生、纪律、礼仪、桌凳摆放、桌洞整理、学习用品准备等小微行为抓起,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建立了班级微信群,通过每天抓两种典型图片推送,正面的进行大力表扬,反面的进行鞭策,让学生在认真轻松完成的情况下,真正感受到“让世界因我而美丽”的核心理念,培养言行举止、规范有序,侃侃而谈、彬彬有礼,谦谦君子、翩翩少年。同时开展“阅读滋养心灵,21天爱读习惯”计划,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形成家校合作育人的良好局面。

为了能够让学生习惯长久保持下去,在寒暑假期间,学校倡导孩子们每天读书一小时、健身一小时、做一次家务等,让他们明确自身发展的基础和力量;开展向身边的榜样学习、道德宣讲进校园等特色活动,营造全校师生人人谈德育、人人议德育、人人有美德的良好氛围,让“微德育”之花绽放在校园的每一处角落。

2.诵读《中国少年美德歌》,争做美德文明少年。

学校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小学生守则的要求,将小学生美德教育内容进行细化,编写了《中国少年美德歌》,从多个层面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规范强化,让孩子们在诵读美德歌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将立德树人真正落到实处,教会学生“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二、以感恩教育为主线,构建全面育人新格局。

学校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感恩教育为主线,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结合不同的季节,因时制宜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今年植树节,学校启动了“同植感恩树,践行感恩路”大型感恩活动,通过开展学生绘画、剪纸创作等活动,用绿色播撒爱心,融小爱汇成大流,共同呵护心中感恩树的成长,让感恩情怀伴随一生。

1.书写“感恩”字。邀请书法家,入校书写“感恩”字,利用全息课程,老师教学生写“感恩”,面向全校师生及家长开展与“感恩”有关的作品,评选100幅“感恩”字及其优秀书法作品。通过书写,让“感恩树”在学生心中扎根。

2.践行“感恩”路。开展“每周感恩”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恩父母、长辈、老师。利用周末及节假日,通过报社、家委会,组织孩子们走进敬老院、社区,宣传感恩活动。为“感恩树”施肥浇水,促其茁壮成长。

3.记录“感恩”事。以文字、绘画、摄影等形式,记录感恩故事。寿光日报小记者对活动过程及相关人物进行采访,发现典型人物及故事,及时在寿光日报及其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刊发,形成二次传播。

4.分享“感恩”得。活动过程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进行分享。以报告会、主题班会、“感恩树”下分享会等形式,分享感恩故事,传播感恩理念。

在活动后期,收集、整理“感恩树”活动图文资料,展示活动成果,总结提炼活动内涵,结合“善行义举四德榜”具体要求,设立“感恩墙”,让“感恩树”开花结果。

三、积极构建全息课程育人新模式。

在学科育人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以存好心,说好话,办好事,做好人为基本要求,积极构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全息育人课程新模式。培养教师与学生真、善、美、勇的核心素养。并总结提炼了“五个一”成长工程:确立一位心中崇拜的英雄;树立一条激励向上的人生格言;练就一项受益终生的体育项目;培养一种愉悦身心的艺术爱好;拥有一个服务社会的社区岗位。

当耕耘为播种而忙碌的时候,当播种为收获而憧憬的时候,教育硕果也精彩呈现——学校先后荣获“潍坊市特色品牌创新奖”、“潍坊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山东省中小学安全文化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全国足球特色学校”、“潍坊市文明校园提名”、“寿光市文明单位”、“群众满意学校”等多项殊荣。未来的日子里,寿光市实验小学会不断探索文明校园创建的丰富内涵和有效途径,走出一条主题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创建活动更加符合学校实际的文明校园创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