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教育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实施方案
来源:本站原创 2018-12-29
深入开展“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教育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共抗疫情、爱国力行” 主题教育,以及潍坊市、寿光市委教育工委《关于深入开展“共抗疫情、 爱国力行”主题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通知》要求,激发广大师生的责任担当,切实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和热爱,根据我校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重点内容

  1.聚焦思想政治教育,展现我校抗击疫情的担当作为。积极挖掘梳理我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用好我校战“疫”生动素材,强化精神感召,进一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励斗志,激发我校全体师生的爱国热情,凝聚起我校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磅礴力量。

  2.聚焦“四个自信”教育,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作为加强“四个自信”教育的生动案例和鲜活素材, 引导我校广大干部师生充分了解国家抗击疫情的重大部署和战略成果,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不断加深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切实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3.聚焦学习先进模范教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校园进课堂。挖掘梳理疫情防控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生动讲述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基层一线等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讲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牺牲奉献,冲锋在前、迎难而上的伟大壮举,全面展现上下齐心、团结一致抗击疫情的生动实践,把爱国主义教育从抽象的精神世界引申到具体的现实生活,引导师生充分感受中华民族历久弥坚的强大精神力量,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深入理解家国一体、同心同德的深刻涵义,激发爱国奋斗的不竭动力。

  4.聚焦科学防控宣传教育,推动师生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的全面提升。加强对全校广大干部师生疫情防控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全覆盖、无死角宣传到位,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养成讲卫生、讲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引导师生弘扬科学精神,不迷信、不盲从、不信谣、不传谣,传播科学防疫知识,营造科学防控的浓厚氛围,切实增强我校广大干部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有效保障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引导广大师生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转变为生活习惯,强化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保护动物的生态文明意识。

  5.聚焦社会公德教育,强化师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厚植人文情怀,锤炼品德修为。把抗击疫情斗争中体现出的忠于职守、勇于担当、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等精神,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导我校广大干部师生充分发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协作互助的优良传统,培育文明有礼、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强化遵守秩序、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倡导守望相助、共度时艰的人际关系,塑造积极乐观、理性平和的良好心态。

  6.聚焦形势政策教育,践行师生爱国力行的使命责任。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全校广大干部师生充分认识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把当前非常时期的特殊环境,转换为对师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引领师生精神成长的育人契机,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浓厚的家国情怀和主动担当的使命意识,引导全体师生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将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主动投身党的伟大事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二、重点任务和主要形式

  1.第一阶段:开学之前,以线上活动为主,居家战“疫”。

  一是发出倡议。面向党员教师、少先队员和家长发出“抗击疫情、人人有责”的倡议,通过线上主题党日、主题网络班会、主题微课堂、在线家访等各类线上教育形式,集中学习上级关于疫情防控的部署措施,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弘扬疫情防控中的中国力量,激发使命与担当。(责任科室:党务中心、学生指导中心)

  二是遵规守纪。坚持“居家也是战斗”的原则,加强自身的言行举止,严格服从各级各地政府、组织和单位的安排部署,切实做好自我防护。学校严格按照规定做好开学前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学生接到开学通知后及时返校、安全返校。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基础上,在专业机构的指导下,力所能及在所在单位、社区及超市开展宣传引导、疫情防控辅助等志愿服务。(责任科室:办公室)

  三是教育引导。贯彻落实“停课不停学”工作要求,依托学校教育优势,充分利用好各类教育资源,开展在线学习、家校共育等,在抗击疫情的考验中成长成才。积极发挥教研组和名师工作室优势,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分享思考感悟, 传播健康理念、传染病防控知识以及心理健康、锻炼运动等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思考用专业战胜疫情。(责任科室: 课程中心)

  四是加油鼓劲。鼓励师生以“艺”抗疫,积极引导鼓励师生发挥兴趣特长和专业优势,创作一批书画、征文、朗诵、短视频等暖人心、振士气的文化作品,深入挖掘典型事迹和感人故事进行创作,致敬一线奋战者,讴歌伟大祖国和人民,抒发“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爱国情怀,为抗击疫情传递信心、鼓舞士气,凝聚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网络正能量。   (责任科室:艺体中心)

  五是讲好故事。将我校“点赞身边好榜样 激活党建正能量”活动与“我身边的战疫榜样”“我身边的英雄”征集选树活动相结合,大力弘扬先进事迹,强化党员教师和少先队员教育,增强荣誉感和使命感。积极挖掘参与一线防控的先进典型,梳理奉献服务事迹,通过微信、学习强国等平台大力宣传报道,营造“担当有我、贡献有我”的良好氛围。(责任科室:信息中心)

  2.第二阶段:开学之后,以线下活动为主,笃志力行。

  一是营造氛围。通过校园广播、微信网站、电子屏幕、集中培训等多种途径,面向师生集中广泛宣传担当奉献的“逆行者”精神以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营造团结奋进、昂扬向上的校园环境,引导广大师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责任科室:信息中心)

  二是丰富教学。与课堂改革相结合,充分发挥全息特色课程优势,整合全学科育人资源,将抗击疫情伟大实践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以爱国主义故事、先进典型事迹等鲜活素材充实教学案例库。进一步增强知识传授的道德教化功能,构建爱国主义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相统一的育人机制。(责任科室:课程中心)

  三是组织宣讲。与道德大讲堂相结合,积极邀请战“疫”英雄、先进人物等进入校园,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组织学习抗击疫情的先进典型事迹,并进一步结合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网络文化等载体形成工作常态化,在师生中颂扬先进、尊崇英雄,以实际行动坚定强国之志、实践报国行动。(责任科室:学生指导中心)

  四是社会实践。与研学旅行、假期实践和志愿服务相结合,引导师生到社区、纪念馆、博物馆等实践基地、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参观、研学,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升华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主体体验,加大情感共鸣,由感情和思想变成行动和成果,在亲身参与中受教育、长才干。(责任科室:学生指导中心)

  五是创新形式。与师生素养发展相结合,通过开展征文大赛、书画比赛、演讲朗诵、学科基本功、微视频、情景剧创作大赛等文化活动,增强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不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鲜明主题,增强活动吸引力、号召力,调动师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责任科室:课程中心、学生指导中心)

  六是融入日常。与学校精细化管理相结合,运用好抗“疫”这个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加强红色教育、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抓住契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主题班(队)会、主题党日、示范培训、分享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体验式学习、融合式讨论,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深化“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综合改革,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长效机制,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责任科室:课程中心、党务中心、学生指导中心)

  三、组织实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贯通起来。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主题教育方案,引导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确保爱国主义教育取得实效。

  (二)总结经验,发现典型。学校要深入总结在疫情防控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的好的经验做法,深度挖掘在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典型案例和个人事迹,为教育系统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加油鼓劲,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素材。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网络、广播、微信等多种传播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广泛宣传推广教育系统在疫情防控下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努力营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让爱国主义成为校园主旋律、最强音。

  (四)创新方法,形成机制。把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责任制,努力使爱国主义教育走向制度化、系列化、规范化,形成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