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栾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寿光实验小学5年级5班 栾东翰
一、问题的提出
我发现我自己的姓氏很少,我就回家问奶奶,为什么你的李姓姓的很多,而我的很少,他们都在哪里?奶奶告诉我,寿光姓栾的都是一家人,具体的从哪里来的,她也不知道。
二、调查过程及研究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栾性的历史来源和栾姓历史名人。
2.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栾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迁徙分布
栾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位为第二百四十三位。1987年有人按人口总量排序,栾氏排在第242位 人口估计在500万左右。
栾姓家族成员在我国如今分布很广,黑龙江省、江苏省(扬州邗江、泰兴、南京)、甘肃省(陇西县栾家川、)河南省、安徽省(如阜阳市太和县的旧县镇栾寨村、旧县镇栾竹园、坟台镇栾楼、郭庙乡栾庄、双浮镇栾寨等)、山东省(枣庄栾庄村、青岛、烟台招远、即墨、龙口、潍坊)、吉林省(辽源市)、辽宁省(东港、昌图八面城/曲家店--栾姓、沈阳)、陕西省(子长县)、黑龙江省等均有栾氏家族。
2.栾姓的起源有三
第一个渊源: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裔,是用封邑作为姓氏的。西周的时候,周期文王的儿子唐叔虞被封在晋,建立晋国,他的后代有靖侯。晋靖侯的孙子名宾,被封于栾邑(今天的河北栾城一带)。世称栾宾。他的后代于是以封邑地为姓氏。世代为晋国卿士,逐渐成为栾姓望族。 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晋世家》中,我们可以看到,栾氏的第一人——栾宾是晋“靖侯的庶孙”(冯梦龙著《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二回又有详细叙述:从栾宾、栾成、栾枝、栾盾、栾书字武子、栾靥、栾盈《史记》作栾逞一直到栾纠、栾鲂),而靖侯姓姬,所以栾姓当是从姬姓而来。时间当在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即 西周后期的公元前841年。
第二个渊源:源于姜姓,为炎帝的后代,是用人的名字作为姓氏的。西周的时候,姜子牙被封于齐,建立了齐国。春秋时期,姜子牙的后代齐惠公的儿子名坚,字子栾,他的子孙便用他的名字的“栾”作为姓氏,成为栾氏的一支,望族出于西河魏郡。 《元和姓纂》引《英贤传》云:“子雅氏齐惠公之孙。公子栾坚之子,公孙子灶雅之后。”《世本》云:“公旗时,齐卿公孙灶之子。栾施字子旗。后以王父字为氏。齐威王时有左执法公旗藩。”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栾书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万姓统谱》记载:“春秋栾书之后代为晋卿。”明初,栾姓由山西洪洞县迁入。因村北有一小河,叫港水河,河北已立一港涘村,因此,该村便改名为南港涘。现有栾、冯、陈、王、焦、丁、吴等姓。山东潍坊寒亭南港汜村栾氏字辈:“守宣玉可忠廷周宗明维学京正义长存吉星照”。(此村栾姓明初迁来,始祖为:栾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玉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占学 |
|
|
|
占礼 |
|
|
|
占尧 |
|
|
|
|
|
|
|
占仁 |
|
|
|
|
|
|
|
占德 |
|
|
|
占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维明 |
维亮 |
|
维龙 |
维江 |
|
维照 |
维波 |
|
维强 |
维宏 |
维利 |
维信 |
|
维义 |
维才 |
维效 |
维政 |
|
海军 |
海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界平 |
学泽 |
|
东翰 |
学超 |
|
学洲 |
学润 |
淑娟 |
|
学澄 |
学荣 |
学洋 |
学泉 |
学泳 |
|
|
|
学溪 |
学潭 |
|
|
晓坤 |
晓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国晓 |
艺可 |
国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参考文献
(一)
难忘南下岁月
“南京路上好八连” 有咱寿光人连长
寿光日报讯(记者 马春晓)
1月27日,在和老人们的交谈中,记者得到这一信息:当年全国传诵的“南京路上好八连”,有一位寿光人栾占斌曾当过八连连长。当天下午,记者随即找到了栾占斌的住处,对其进行了采访。
栾占斌老人今年87岁,侯镇西岔河村人。一年前,老人得了脑血栓,语言表达有些障碍,但思路清晰,对于当年的情况记得非常清楚。通过他断断续续的叙述,记者了解了他任连长期间的八连概况。
“1955年,我担任南京路上第八连连长。”
“您是当年‘南京路上好八连’的连长吗?”“是,我在八连干过连长。”1月27日下午,记者来到栾占斌家里,听说要采访他关于当年八连的事迹,老人十分激动。但由于身体原因,老人想表达的不能全部说出来,记者耐心地等待老人一遍一遍地重复叙述,直到把事情说明白为止。
记者查询史料了解到,1963年,上海警备区某部第8连被授予“南京路上好八连”称号,原因是他们14年如一日,认真地在上海市南京路上执行警卫任务。而这14年中,八连更换了几次连长,栾占斌就是其中之一。
1949年1月,栾占斌跟随南下工作者从昌乐出发,一直来到上海。那时,栾占斌是昌潍特殊警卫营的排长,到达上海后,他们的任务是警卫这个刚刚解放的城市。由于业绩突出,不久栾占斌升为参谋。“1955年,部队进行了一次授衔,这时我被任命为第八连连长,驻守南京路。”栾占斌回忆说。
和特务做斗争毫不松懈
“那个时候上海特别乱,特务到处横行,南京路上机关多,也成了特务们出入的重要地点,所以我们的警卫任务十分重。”栾占斌说,他任连长期间,时刻教育战士要警惕身边的特务,发现以后立即逮捕。
“没想到有两个战士偶然间抓到了一个特务。”栾占斌给记者讲述了一件发生在连里的有意思的故事。八连总共有120多个战士,大多数是山东兵和浙江兵。其中有一个战士很勤快,还有一个战士很懒惰。一次,勤快的战士喊懒惰的战士起床,让他“快点走”,这时有个特务抓住了一个士兵藏在厕所里,特务以为自己已暴露,从里面逃了出来,但是正好被两个出门的战士抓住了,并解救了自己的战友。“这次只是偶然,我没有表扬他们,相反我还批评了那个懒惰的战士。”栾占斌说,作为一个军人,不能有丝毫松懈,和特务做斗争,更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还有一次,一个战士发现了一名特务,他让对方站住,对方还是跑,他打了一枪,对方还是不停下,结果战士一枪打在了特务的耳朵上,特务终于停下了。”栾占斌介绍,战士走上前对特务说:“让你停你不听,第一枪是吓唬你;还是跑,耳根硬,第二枪专打你耳朵;要是还不停,第三枪直接打脑袋。”这件事传到了陈毅耳朵里,他对这个战士的英勇大加赞赏,对八连予以肯定。
抓小偷 保一方群众平安
栾占斌介绍,为了能够将南京路警卫得更好,晚上除了站岗的士兵外,他还安排了一个机动排巡逻,区域内发现问题2分钟就可赶到。不仅抓住了特务,还抓了不少小偷、强盗,保护了一方群众的安全。
“一天夜晚,我听见枪响后,立即跟了出去,结果发现战士们在追一个黑衣人。”栾占斌回忆说,他随即加入了行列,结果黑衣人跑到一个公园就不见了踪影。“我让战士们分头行动,终于在一个树空里将黑衣人找到了。”栾占斌说,他用枪指着黑衣人将其揪了出来,黑衣人承认自己是小偷不是特务。
“随后,我将这名小偷交给了公安局,一段时间后,我打听处理情况,得知这名小偷被改造,积极为政府办事。”栾占斌说。
“八连精神”每个战士身上都有
后来,栾占斌到了武汉高级步校学习,1963年,当他得知八连被树为全军学习的典范时,心里十分欣慰,他觉得这是对八连14年以来成绩的肯定。
“其实,‘八连’精神每个战士身上都具备。”栾占斌对记者说,首先,八连战士们英勇。在和敌特做斗争的过程中,关键时刻能将对方一枪毙命,毫不手软。其次,八连战士们执行力十分强,对于上级的命令,大家不打折扣地执行,丝毫不打“马虎眼”。再次,战士们品质高尚,在警卫过程中,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受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依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在这个老连长的眼里,八连战士处处是优点,他今天依然充满了对战士们的热爱。
(二)
南京路上好八连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区某部第8连。八连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始终保持艰苦奋斗优良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社会情况仍然十分复杂。该连于1949年6月进驻上海市南京路执行警卫任务,坚持人民军队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抵制资产阶级思想及其生活方式的侵蚀,团结人民群众,出色地完成了警卫任务。全连干部战士勤俭节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63年4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授予该连“南京路上好八连”称号。
1963年8月1日,毛泽东赋诗《八连颂》予以赞扬。周恩来为第8连题词并接见了该连的代表。邓小平、朱德、陈云、陈毅等同时为第8连题词。随后,全国全军广泛持久地开展学习“南京路上好八连”活动。1991年,在国防部为“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28周年前夕,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好八连题词。邓小平为《南京路上好八连》一书题写书名,号召全军学习第8连优良传统和作风,推进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