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反复阅读了《日本国立小学365天》,深知习惯养成教育对小学生的重要性,而我校在落实各项活动的前提下,以“做最好的自己,让世界因我而美丽”为理念引领,狠抓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结合我校实际,细化目标,明确责任,以“知情意行”四步曲为主线,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具体要求,全面落实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一、进行“知”的教育,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1.开设校会主题课程。我校根据核心价值观的12个关键词组织教师撰写主题校会演讲稿,并制作相应的主题班会授课幻灯片。利用每周一升国旗时间举行隆重的主题校会,每周一个关键词向所有师生宣传和渗透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主题校会结束后,各班再利用主题班会时间利用相应的幻灯片对本周的核心价值观关键词进行更为深入地讲解和宣传。
2.开设习惯养成校本课程。为了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更为直观地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中,我校组织教师编写了《成就一生的好习惯》丛书。这套校本教材根据年级高低分为三种版本,在每一版本中又划分为五个章节,分别是学习、安全、卫生、礼仪、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在一至六年级开设“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由班主任老师担任,两周一节。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教学,小到执笔姿势、坐立姿势,大到做人的道理,都成了养成教育课的内容。
3.创设家校课程。学校还建立了家长课程,成立了家长委员会,配备了家长学校师资队伍,制定了科学的家长培训规划,定期开展培训;向家长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及学生日常习惯养成的方法和措施,引导家长提高认真达到家校共育的目标。学校免费为每位家长配发了校本课程《成就一生的好习惯》的姊妹篇《孩子幸福一生的100个好习惯》,从家长的角度科学地引导家长对孩子进行习惯养成教育。
4.融入学科教学。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到各科教学始终,渗透在文化课教学中,学校重新修改了《寿光市实验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求各学科任课教师都要抓住养成教育的生长点,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把系统知识传授和行为习惯养成有机融合,在课堂中重视学生的听课、发言、坐姿、写姿等良好习惯的养成,将良好习惯培养落实在课堂学习活动中。
二、进行“情”的培养,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情感。
1.校园、班级文化建设。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通过宣传橱窗,展出文明礼貌、劳动教育、卫生习惯等行为规范图片及学生有关活动的照片,及时表扬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迹。让学生感受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豪感、喜悦感。各个班级根据自己班级的特点,围绕学生学习、卫生、劳动等方面,定期定主题出板报,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通过《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挂上墙,张贴文明礼貌用语、宣传画、主题板报等形式大力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开展家校联系活动。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建立QQ群、微信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及时汇报学生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并且征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让家长感受到学校、老师的用心和付出,感受到孩子的成长与快乐,从而树立教育好孩子的信心积极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3.设立校外教育辅导站。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和教育仅仅通过学校和家长的力量还是不够的,需要开拓更多的社会教育资源和途径。因此,学校通过社会力量开拓设立了寿光市蔬菜示范园、中小学生实践基地、烈士陵园等校外教育辅导站,结合相应的传统节日和时机让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学生在愉悦、好奇地情绪状态下更容易接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从而更有力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进行“意”的训练,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
1.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加强月。我校将每学期的第一个月确定为“习惯养成教育加强月”,在这一个月内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上的重点引导和行为习惯上的具体指导,让学生不仅明确怎样做才是文明的,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今后的习惯养成教育开个好头,打个好基础。
2.完善督导反馈评价机制。学校成立了“三级习惯督查小组”,第一级是由学校中层干部组成的督查组,第二级是由学校值周班级组成的学生督查组。这两级督查的职责是每天督查所有学生的在校行为习惯,每天通报一次,每周五下午进行本周汇总。第三级督查是学校学生指导中心成立的少先队大队委督查小组,负责督查学生的行为习惯,同样是每天通报一次,每周五汇总。每月末,根据三级督查的总成绩评出本月的“习惯养成优胜级部”和“习惯养成优胜班级”,利用周一升国旗时间颁发流动红旗进行表彰。
3.十星少年评价机制。班级内的评价主要以《寿光市实验小学“十星少年”评价表》为蓝本,构建学生“每日自评、每周互评、每月反思”的评价激励机制。经每月末,教师会在与家长进行沟通之后对学生一个月来的表现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给予合理化的指导,促使孩子不断进步。每周一利用班队会时间,教师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反思,通过互助小组的评议及班主任的认定之后就会获得相应的星级。每个学生争取班级十星少年,班级十星少年由班主任推荐参评级部十星少年,最后由级部主任推荐级部十星少年参评校级十星少年,获得校级十星少年的同学进行学校宣传栏展示,让受到表彰的孩子感受到做好孩子的快乐,并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后进的学生。
四、进行“行”的践行,落实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示范。
1.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小学德育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实践的践行不可或缺,因此学校根据实时开展各类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主题活动的参与中切身践行和感受良好道德品质的力量。比如:“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的主题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寻找社会、校园、班级内的文明行为,然后通过自己的笔或相机等记录下来,或在校园宣传栏中展示或在校园广播中表扬,都让学生感受到了文明的力量;“我的节日”清明、端午、春节等传统文化节日主题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祖国的富强与成长,增强爱国情感;还有“雷锋在我身边”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社区,为革命烈属、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助人的快乐,同时,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了社会责任感。这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的思想在活动中实现内化,情感得到提升,意识得到巩固。
2.创设特色班级文化。通过有个性的班主任引领建立特色班级文化,比如,红二班,王老师在于让每一个孩子学会珍惜,学会分享,学会感恩,让每一个孩子真正拥有一颗红色的心。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主要采取写感动日记的形式,学生已经养成了每天观察一件好人好事的习惯,人人留心观察好人好事,人人积极争做好人好事,班里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氛围。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孩子们看到的是感动,学到的是感动,在这样的一个班级中一定会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王老师的带动下各个班级都在创设他们独特的班级文化,班级风气。
经过四年多的实践探索,我校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习惯养成方面取得了点滴的经验,学生在文明礼貌、卫生行为、生活行为、道德行为、学习行为五个方面的习惯得到极大改善,学校的环境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无论什么时间走在拥有两千多名学生的校园里,给人的感觉总是整洁、有序、宁静、和谐。在这里,你看不到一片纸屑;在教学楼内用手摸一下楼梯,手粘不上尘土;大课间,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老师的带领下从各个门厅有序地走向操场;课堂上,学生的坐姿、写姿是标准的,回答问题的声音是响亮的……而这些文明的行为所折射出的就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我们相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引领下,寿光市实验小学的习惯养成教育之路将会越走越宽,寿光市实验小学的学生必将成为侃侃而谈、彬彬有礼的谦谦君子、翩翩少年,寿光市实验小学也必将因为他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