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单位:(盖章) |
联系人:齐永胜 |
联系电话:13583622508 |
项目名称: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开发与研究 |
项目类别:中小学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
电子邮箱: sgsxqys@163.com |
项目概要: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成果预见等。(可附页)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是素质教育实施的主阵地,丢了“主阵地”,有可能就丢了教育的一切。随着杜郎口中学模式的成功,课堂改革之风席卷全国。相比传统课堂而言,“生本课堂”更加注重以生为本、自学为先、合作交流、展示提升。课堂上,教师不再是“话语控”、“课堂控”,而是走下讲台,成为课堂的设计者和引领者;同时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是走上讲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打者和创造者。 通过“生本课堂”的改革试验,师生角色重新进行定位,教师以新课程理念和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和各学科教学特点,采取一定的教学模式或流程,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组织管理形式,使学生掌握双基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二、过程与方法 1.理念引领。2013年8月,我校全面启动了以“自主、合作、探究、快乐、高效”为特点的生本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我们曾三次邀请《中国教师报》课改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高效课堂专题培训,先后组织了八批150多人次赴临淄、潍坊、郑州、合肥、天津、哈尔滨等地进行观摩和学习。 2.活动推进。第一阶段(2013.8-2014.3)生本高效课堂试点改革。四年级和五年级级部作为实验级部,率先进行生本高效课堂的试点。我们把小组建设作为改革初期的重中之重,通过创设组名、形成组训、制定组规、制作组徽、确定目标等方面进行小组文化建设;第二阶段(2014.3-2014.7)课堂改革全面铺开。学期初我校通过“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达标课”活动,让每位教师都参与到课堂改革推进中来。相同学科的教师及时跟进进行听评课,提出改进的建议,共同打磨提升;第三阶段(2014.7-2014.10)课堂改革反思深化。通过组织开展全校范围内的六轮课堂展示活动、三场学习交流研究反思会以及四次邀请国内课改专家到我校进行巡课诊断,很好的促进了我校生本高效课堂改革的提升与发展。 3.模式驱动。我校重点研究和推进的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五步三查”。“五步”指课堂环节五个步骤:第一步独学;第二步对学、群学;第三步组内小展示;第四步班内大展示;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检测。“三查”指一查在学生独学时;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三查在整理学案,达标检测时。 三、项目研究内容 1.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近两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生本课堂”改革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进行补充和完善,形成更加成熟、有效的“轻负担,高质量”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有效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推广,真正意义上“释放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2.形成高效率的学习方式。通过课题研究,打破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局面,改变原有的单一、机械、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进来,从而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到知识,张扬个性,发展自我,能自觉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3.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策略。课堂的决定者是教师,教师要还课堂予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树立起个性化的教学观,用个性化的教学观规范自我的教学行为,凸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积极探求富有实效的可操作的策略,探索并构建理想、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力争达到既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又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互助双赢的局面。 四、成果预见 1.“生本课堂”学科模式构建。根据不同学科的学习特点,形成“生本课堂”学科模式:第一步独学;第二步对学、群学;第三步组内小展示;第四步班内大展示;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检测。“三查”指一查在学生独学时;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三查在整理学案,达标检测时。各学科在此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变化以更好地适应学科特点。 2.导学案设计科学引领。导学案是以“主题、探究、表现”为核心的梯段式、结构化的学习载体。它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呈现出导学设计“多维度”、学法导航“多层次”、展示方案“多形式”等特点,被形象的比喻为课堂学习的“拐杖”和“指南针”。通过课题研究,重点在教学目标把握、展示环节优化和小组合作交流上下功夫,让导学案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有效支撑。 3.课题研究“遍地开花”。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成果落地的关键环节。我校围绕“生本课堂”的实施进行了问题征集,并有教研组和专家团队牵头进行问题认领和申报。我们可以将这两个课题结合研究,逐渐形成一批符合我校实际的小课题研究集锦,真正将课堂改革做实、做细,推向一个新高度。 4.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一批课改名师。两年的课改探索已让我校积累大量的成功经验,吸引了一大批本县市区和外县市区学校领导的参观学习及教育媒体的关注。通过此次课题实验,结合我校的课改成果,进一步夯实课堂改革的每一个环节,并敢于向课改“深水区”挑战和尝试,不断构筑具有我校特色的“生本课堂”,培养更多的课改名师、课改导师,扩大我校的办学影响力。 |
||
推荐理由: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开发与研究,是素质教育实施的一种尝试与探索。对学生而言,他们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成为知识的主动者与创造者,知识与思维的完美结合,碰撞出能力的提升和素质的养成;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一言堂”现象的结束,更是对教师教学目标把握、课堂节奏调控、学生学情分析等综合能力的要求。相信我校此次课题的研究能够很好的解决师生角色的转变,实现我校素质教育的大发展。 |
||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