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指导意见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的必修课程,旨在提升公民的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对个人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变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将泰山版《信息技术》(版次2018年8月)、“编程猫”、创客空间教材合并使用。
三年级使用第一册、四年级使用第三册、五年级使用第五册、六年级以编程教育和创客空间教材为主,各年级要穿插进行输入法学习。
一、课堂教学建议
(一)做好上课前的准备
1.备学生。了解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基础和实际水平;了解全班学生特点,合理分组。
2.课前准备。教师需准备教学用课件,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用学案,评价量表和丰富的素材资源;检查教室中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投影等教学硬件设施,及时做好维护工作;教学中要应用的软件及网络控制平台等相关教学软件。
(二)灵活处理教材
1.树立正确的理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应努力使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工具;紧扣教学目标,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紧扣教学实际,合理替换教学素材。
2.按照知识体系和学生认知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前后调整,增减,教师合理将每课内容划分为1-3课时。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准确规范地表达教学目标
1.明确信息技术课程总目标,每学期初和活动前制定“模块、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从如何教转变为如何教学生学习,如何培养信息素养,重点考虑学生通过学习有什么变化、应达到怎样的程度。
2.“教学目标”不是教学内容,表述要准确,要带有策略性和条件性的,要具体、可操作、可观察、可评价,不能泛化。
(四)合理使用教学组织手段调控课堂
1.板书设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课件不能代替板书设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应依据简练、规范、美观的原则;按照教学过程的展开,与学生共同提炼,体现一节课的关键点;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板书呈现形式。
2.网络控制平台: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网络控制平台进行课堂调控。教师要遵循精简、有效原则,教学系统多应用情景创设、演示操作、作品展示等环节。要充分保障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和节奏感,要把握控制的时机、选择控制的方式。
(五)巧用任务驱动活动方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程活动设计主要方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创设情境、活动中解惑、总结展示阶段(教师可根据课型的不同进行调整)。
(六)课堂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制定学科评价的基本方案。教师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适时选择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又要重视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关注对非学业内容的评价。
二、课堂教学课型分类、界定与基本要求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及知识体系,常见课型分类如下:
1.理论学习类
(1)课程界定
以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关理论学习为基础的课程。
(2)基本要求
虽然是理论课型,但仍要坚持“任务驱动”,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学习情景中导入,以有意义的探究“任务”组织教学;理论阐述应尽可能浅显易懂,尽量回避苦涩的计算机术语、原理;以教材内容为基本,可以适当拓展,但拓展的内容应与教材内容相关,且容易理解;由于理论课目标达成度与学生基础密切相关,因此要重视学情研究,针对不同学生制定教学目标和内容。
2.操作技能类
(1)课型界定
技能训练类是以训练学生必须掌握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为目标的课型。如:鼠标、键盘的操作使用。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学生的练习为主。
(2)课型要求
课堂教学活动中一般要经历以下基本过程:首先,由教师讲解或教师组织学生探究某种技能的一种或多种操作方法;其次根据技能训练的内容营造一种竞争氛围设立相应的比赛机制,使之能强烈的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好胜的心理需求,从而使学生快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最后学生对一项技能的反复练习是此类课型的重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规范学生的操作,并可进行示范操作。
3.作品制作类
(1)课型界定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作品制作课,是把作品制作作为教学主线的一种课型。是从学习、生活中某一实际问题或任务出发,亲历从需求分析,到作品规划、设计,再到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作品制作,以达成利用技术表达观点、交流思想、解决学习的目的,以作品作为课程的结束标志。
(2)课型要求
作品制作类课程一般经历以下基本过程:首先创设情境、提出任务,以学生学习、生活或身边实事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而后共同讨论、分析任务,教师启发和帮助学生对一个大活动进行分析和分解,或在情境发展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融合课程知识点的若干个活动,通过对比、讨论等形式发现问题;然后自主探索、协作学习,由学生个人独立或者分组协作参与活动,活动中倡导小组合作探究、互帮互助,在师生讲解演示过程中逐步解决问题,同时完成作品制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可提供练习素材(或学生自己从网上获取)和学案指导供学生使用;当大多数学生完成作品制作后,教师鼓励学生将作品进行组内、全班展示和评价。评价阶段,教师要进行作品审美及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引导,提高学生以信息技术表达主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4.学科整合类
(1)课型界定
信息技术整合的课型,就是将其他学科或者活动的资源加以整合,用以服务学生对信息技术理论与技能的学习,信息技术教学是课程的主体(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李克东定义)。
⑵ 基本要求
这类课型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及要求,找到最合适的整合切合点,将其他学科或者活动的内容作为信息技术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原课程理解的基础上展开教学。
三、工作措施
(1)全面落实《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并将学科教学及规划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及发展规划中,保证开足课时,并由学校组织实施考核,信息技术测评结果纳入学校督导评估项目。
(2)教育学区(市属学校)均成立信息技术教研团队,实施学科教研活动;学校均配备信息技术学科专兼职教师队伍,人数多的学校开展校内学科教研,人数少的学校要开展综合学科的集体校本教研,教育学区(市属学校)要积极开展编程、创客和信息技术教研活动。
(3)抓好教学常规改革与落实,加强教学全过程的管理。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要充分利用寿光教育云平台个人空间,做到先周备课,实用性强;授课地点在微机室和创客教室中进行;学科教师每学期参加听评课活动8节以上,以本学科和相近学科为主;鼓励学生将每节课完成作品上传到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寿光中心个人空间。
(4)以各项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在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会利用与年龄特征相符的媒体资源进行创作作品,进一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提升。
寿光市电化教育馆
2019年9月16日
周次 |
时间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一 |
9.2--9.8 |
课前教育活动 |
课前教育活动 |
课前教育活动 |
课前教育活动 |
二 |
9.9--9.15 |
课前教育活动 |
课前教育活动 |
课前教育活动 |
课前教育活动 |
三 |
9.16--9.22 |
第1课 信息工具知多少 |
编程教学 |
第1课 动听音乐大联放 |
编程+创客教学 |
四 |
9.23--9.30 |
第2课 软件操作新尝试 |
编程教学 |
第2课 美妙声音自己录 |
编程+创客教学 |
五 |
10.8--10.13 |
第3课 病毒危害早预防 |
编程教学 |
第3课 剪除杂音细修复 |
编程+创客教学 |
六 |
10.14--10.20 |
第4课 走进键盘大家庭 |
编程教学 |
第4课 精彩视频细欣赏 |
编程+创客教学 |
七 |
10.21--10.27 |
第5课 指法顺序要记清 |
编程教学 |
第5课 生活趣事随手拍 |
编程+创客教学 |
八 |
10.28--11.3 |
第6课 汉字输入练练手 |
编程教学 |
第6课 视频剪出好故事 |
编程+创客教学 |
九 |
11.4--11.10 |
第7课 手写语音更智能 |
编程教学 |
第7课 特效包装品味升 |
编程+创客教学 |
十 |
11.11--11.17 |
第8课 勾勒校园新景色 |
编程教学 |
第8课 人物动作细描绘 |
编程+创客教学 |
十一 |
11.18--11.24 |
第9课 浓描淡抹有层次 |
创客教学 |
第9课 腾云驾雾观泰山 |
编程+创客教学 |
十二 |
11.25--12.1 |
第6课 添加文字增魅力 |
创客教学 |
第10课 笑脸送福表心愿 |
编程+创客教学 |
十三 |
12.2--12.8 |
编程+创客教学 |
创客教学 |
第11课 飞船登月一线牵 |
编程+创客教学 |
十四 |
12.9--12.15 |
编程+创客教学 |
创客教学 |
编程+创客教学 |
编程+创客教学 |
十五 |
12.16--12.22 |
编程+创客教学 |
创客教学 |
编程+创客教学 |
编程+创客教学 |
十六 |
12.23--12.29 |
编程+创客教学 |
编程+创客教学 |
编程+创客教学 |
编程+创客教学 |
十七 |
12.30--元.5 |
复习 |
复习 |
复习 |
复习 |
十八 |
元.6--元.12 |
测试 |
测试 |
测试 |
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