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优化作业管理、作业设计与作业批改,提升学生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结合寿光市作业指导意见,制定本意见。
一、作业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高文春
组员:苗兰玲、刘萍、大教研组长
职责:全面负责日常作业常规的审批、督查、管理与评价。对作业设计与落实情况进行统筹安排,确保符合国家课标及相关政策,切实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二、作业审批
课程发展中心设计制作“作业审批单”,各年级教研组长(学科把关教师)对作业内容和总量进行把关,审核后通过。作业审批单交班主任进行班级总量控制,最终交课程教学中心留存,作为作业领导小组督查依据。
学校课程发展中心统筹各年级作业管理,包括作业量的限定,学科作业的统筹安排等;班主任负责本班所有学科作业的协调,保证每天学生作业布置不超量,作业时间不超时;年级备课组长(学科把关教师)负责统一制定学科作业内容,精心设计,精选习题,做到同年级、同学科、同层次学生作业规范统一。
三、作业公示
每周一为公示时间,利用微信群、学校网站等途径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括作业内容及要求、把关教师、预计完成时间等。
四、作业评价
学校将把作业常规的落实情况纳入对教师的量化考核。采用定期展评和随机抽查的形式对作业落实情况进行评价。定期开展“优秀作业设计”、“优秀学生作业”等评选活动。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充分发挥作业的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
五、作业设计
(一)作业设计的原则
1.要结合知识点的学习,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作业设计。作业布置要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要体现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操作技能,考察学生用知识,而不是简单的操练和回忆。
2.发挥作业的渗透教育功能,让学生通过作业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感悟学科的一些思维方法。
3.反馈诊断的作用,教学反馈、学习反馈通过作业让老师了解学生所处的位置,学生清楚自己的知识水平。
作业在本质上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作业设计要从双基训练到三维目标的达成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作业设计的具体要求
1.目的要明确:作业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练习要有针对性,减负提效,突出重点、难点。对应核心素养和不同学业质量水平,作业需要体现不同层次。习题要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要在非本质的细节方面纠缠不清。
2.数量要适当:题目的完成时长要控制,给学生进行其他有益的活动。避免过度练习,避免熟而生厌、生笨。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但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每天由班级任课教师根据当天实际教学情况协商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都要兼顾,同时要兼顾题目的思考性。
3.作业内容与形式:作业内容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夯实“双基”为主,从听、说、读、写、做等方面来设计每天的作业,其中基础性、巩固性作业占60%以上,主要测试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有一定比例的题目要侧重能力导向:强调学生思考,关注对学生认知过程的考察,拓展性作业不超过20%,提出问题、问题解决、设计方案等开放性问题。
4.形式要多样:克服厌倦效应题型要多样如填空、选择、判断、操作、说理、应用型的作业。
5.方式要多样:书面作业、操作性作业、口头作业 短作业、长作业(作业设计到了知识的跨度)自主性作业、菜单式作业、分层作业、实践性作业、项目式作业、封闭性作业、开放性作业。
总之要掌握作业的科学性和差异性,清晰作业的难度和时间,把握好作业的类型和结构,避免作业与教学脱节,作业和学生的学习紧密连接在一起,避免作业就是试题的累加。
6.作业设计融入单元教学规划:把作业设计作为备课的一部分融入学科教研,在单元整体备课的基础上,不仅要思考单元整体的教学设计,还要思考作业内容选择和作业的布置,在整体规划中,一起把作业和单元整体教学一致起来,达到学和练的统一,以此巩固知识,促进学科素养的发展。
作业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自主学习。
(三)学习日作业具体要求(周一至周五)
1.作业总量与时长。题目的完成时长要控制,给学生进行其他有益的活动,避免过度练习,不同层次的题目都要兼顾。
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但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每天由班级任课教师根据当天实际教学情况协商布置。
2.作业来源。以课本基础知识、课后习题、练习册为主,题目的选择要对应明确的教学目标,要紧密结合学生学情,根据学生情况在选择的题目数量、难度上进行分层设置。
(四)周末、节假日作业
1.作业总量与结构。基础性作业可占40%,提升类、实践类、综合类作业可占60%。
2.作业内容与形式。主要设计以实践为主线的探究性作业。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及年级特点,努力做到设计多样化、有创意。如语文古诗配画、数学实践动手操作型作业、英语思维导图等。
3.作业来源。基础性作业以课本为主;提升类等作业可由学校年级备课组统一设计,共同使用。
4.设计目标。深入生活,广泛接触社会,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多种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团队合作意识,做到课内课外相联系、校内校外相沟通以及学科之间相融合。
作业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对应核心素养和不同学业质量水平,作业题目不仅在了解还有理解的不同层次。
(五)作业批改
改进经验 采纳当日作业反馈、面批鼓励的经验,及时、个别的针对性反馈指导是改变低分学生的一剂良药。
1.倡导校内完成作业。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
2.加强作业过程指导。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对学生作业进行过程性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建议每次作业面批人数不少于学生总数的10%。
3.灵活作业批改形式。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建议低年级(校内的巩固练习)采用鼓励性符号评价的方式,中高年级采用等级评价的方式。
4.及时反馈答疑辅导。教师要及时做好作业的反馈,针对批阅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类指导,通过集体讲解和个别指导等形式,做好作业的订正、答疑辅导。
(六)附则
1.严禁布置机械、无效作业;
2.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3.严禁安排或暗示家长购买校外辅导材料,并作为作业设计的依据;
4.严禁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寿光市实验小学
2022年3月1日